一颗葡萄大小的器官深藏盆腔,当它发生癌变时,沉默得如同夜幕中的刺客。70%的患者确诊时已到晚期,五年生存率不足40%——这就是被称为“妇科癌症第一杀手”的卵巢癌。
图源摄图网(已授权)
2025年7月,上海怡豪生物研发的MSLN CAR-T细胞注射液(SHYH006)获得临床试验批准,拟用于复发或难治间皮素阳性卵巢癌的治疗,这标志着我国在卵巢癌细胞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。
图源NMPA官网
而在此之前,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曾报道过一则典型病例:一位54岁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在接受新型CAR-T治疗后,肝脏转移灶从19.4毫米缩小至无法检测,生存期延长至17个月。
展开剩余86%突破传统治疗困境,细胞疗法开启卵巢癌治疗新纪元
传统治疗模式中,手术联合铂类化疗是标准方案。但多数患者在初始治疗后会经历复发,随着复发次数增加,治疗间隙逐渐缩短,最终发展为铂类耐药,陷入无药可医的困境。
卵巢癌治疗的突破口在哪里?免疫系统与癌细胞的博弈提供了全新思路。当传统武器失效时,科学家开始尝试“教会”人体免疫细胞识别并攻击癌细胞,这就是细胞免疫疗法的核心战略。
当化疗、靶向治疗相继失效,患者体内癌魔肆虐之时,细胞免疫疗法——这一被誉为“活体药物”的创新治疗模式,正开辟对抗卵巢癌的全新战线。
CAR-T疗法:精准狙击癌细胞的“生物导弹”
CAR-T(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)疗法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已取得革命性成功,如今在实体瘤战场正迎来突破。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基因工程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,使其装备能精准识别肿瘤抗原的“导航系统”(嵌合抗原受体),体外扩增后回输患者体内,形成一支精准定位并消灭癌细胞的“特种部队”。
关键靶点选择
卵巢癌细胞表面存在多种特异性抗原,为CAR-T提供理想靶标:
间皮素(MSLN):MSLN在肿瘤中的表达非常广泛,约有95%恶性间皮瘤,80%~85%胰腺癌,68.8%卵巢癌和53%肺癌表达间皮素。MSLN高表达调控了多种细胞信号通路,并与肿瘤增殖、侵袭和不良预后有密切联系。
黏蛋白1(MUC1):在铂耐药患者中表达显著升高;
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 2(TROP2):与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。
中国创新:双靶点装甲CAR-T BZE2203亮相国际舞台
MSLN和MUC1在多种实体瘤中高表达,是理想的治疗靶点。2025年4月,美国癌症研究协会(AACR)年会上传来中国团队的捷报。
上海细胞治疗集团研发的BZE2203——一款自分泌抗PD-1纳米抗体的双靶向(MUC1和MSLN)CAR-T产品,在铂耐药卵巢癌患者中取得突破性进展:
首例接受治疗的患者获部分缓解(PR);
另一例患者治疗后肿瘤持续改善,至M3时靶病灶消失,达到完全缓解(CR)。
这种“双靶点+免疫装甲”设计显著提升疗效,标志着中国在实体瘤CAR-T研发领域已跻身国际前沿。
无进展生存5个月,生存达17个月!新型CAR-T疗法成效显著!
2021年2月18日,国际一流学术期刊《癌症免疫治疗杂志》刊登了关于中国医学研究者采取CAR-T自分泌PD-1抗体用于实体肿瘤治疗的研究成果。临床数据显示,一名晚期难治性卵巢癌患者采用这种治疗手段后,无进展生存5个月,生存达17个月。
此文也是国际上第一篇使用CAR-T自分泌PD-1抗体用于实体肿瘤治疗的临床数据文章。研究者介绍道,目前已经有多种CAR-T细胞疗法可以在血液肿瘤的初始治疗中达到100%的初期缓解率,对于复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(DLBCL)患者中,第5年时46%的患者可达到完全缓解。
PD-1/PD-L1抑制剂对PD-1的阻断作用可以显著增强CAR-T细胞的抗肿瘤功效和反向免疫抑制。在该研究中采用的是阿帕替尼(Apatinib),这是一种有前景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-2(VEGFR-2)酪氨酸激酶抑制剂。经过多线治疗后已用于晚期胃癌,非小细胞肺癌,乳腺癌和卵巢癌。此外,抗血管生成剂与免疫疗法的结合还改善了实体瘤的疗效。
在这项研究中,化疗失败史的卵巢癌患者接受了与阿帕替尼组合的两次αPD-1-mesoCAR-T细胞输注。MRI观察到肝转移结节的协同抑制作用。该患者获得部分缓解,生存了17个月,并有轻微的副作用。结果表明,CAR-T细胞与阿帕替尼的组合将成为治疗晚期/难治性卵巢癌的新治疗方法。
病例赏析
接受治疗的是一名54岁的晚期卵巢浆液性腺癌女性患者,她初次接受的是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(8次),后续接受吉西他滨加奥沙利铂(4个周期),疾病稳定;然后不幸的是检查出肝部新病变,在接受阿帕替尼治疗后疾病稳定。
但于2018年10月肿瘤复发,经过免疫学检查后患者符合研究指标,患者要求加入免疫治疗,并且于2018年12月首次接受PD-1-meso CAR-T细胞治疗,2019年1月接受第二次输注。MRI显示:肝脏一个病灶从51.9mm缩小至39.1mm,另一个从19.4mm缩小至无法检测。该患者获得17个月生存突破,远超预期。
单靶点突破,MSLN CAR-T对付难治/转移性卵巢癌患者初见成效
此外,2023年2月在《癌症免疫疗法》报道的一项研究中,3例化疗难治性转移性卵巢癌患者接受抗MSLN CAR-T治疗。结果令人振奋:患者001的肿瘤显著缩小23%;患者002在8个月内病情保持稳定。
2024年11月刊登在《英国医学杂志(BMJ)》上的一项靶向间皮素的新型多链 DAP-CAR-T 细胞在卵巢癌和间皮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中,6例可评估的患者达到部分缓解(PR)者2例,3例达到疾病稳定。增强CT扫描提示,患者1肝转移灶缩小31%,腹腔积液消失;患者2可测量病灶总最大直径缩小42%。值得注意的是,患者 1 的癌抗原 125(CA125)水平在 CAR-T 治疗 32 天后从 1687 U/mL 显著下降至 150 U/mL,而患者 2 和 3 在 CAR-T 治疗后也出现 CA125 下降。
本研究证明了在卵巢癌和间皮瘤患者中施用靶向MSLN的新型多链CAR-T细胞的安全性、有效性和可行性。
目前无癌家园免疫临床试验除了急招卵巢癌患者外,肝癌、胃癌、卵巢癌、食管鳞癌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、非霍奇金淋巴瘤、间皮瘤、多发性骨髓瘤等癌种!
除了上述提到的癌种外,其他实体瘤癌友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CAR-T项目进行治疗。
具体流程可将病理报告、治疗经历及出院小结等提交至无癌家园医学部400-626-9916进行初步评估!
除了上述小编提到的热门靶点MSLN、MUC1外,还有很多其他癌种的治疗靶点,特整理如图所示。
近30%患者源于遗传,卵巢癌基因检测刻不容缓!
目前尚未明确导致卵巢癌的病因,可能与多因素相关,如遗传、生育、内分泌等。其中最常见的致病基因突变是BRCA1和BRCA2,有BRCA1突变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高达21%~51%,而BRCA2突变则为11%~17%,无BRCA突变的女性为1%~2%。
因此,已经发生了卵巢癌的患者、卵巢癌风险较高的人群和有卵巢癌早筛意向的人群,都应当重视BRCA检测。
由于BRCA基因与卵巢癌的发生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,因此检测BRCA基因突变,对于一名有罹患卵巢癌风险的女性、或者已经发生了卵巢癌的患者来说,都具有“指南针”一般的意义。
这里小编需要着重提一下关于同源重组修陷(HRD)的检测。这是因为BRCA与细胞同源重组修复过程相关,而BRCA突变是发生同源重组缺陷的原因之一,因此HRD检测也应格外重视。因为对于经过BRCA检测未发生突变,但存在同源重组缺陷的患者,仍然可以使用PARP抑制剂来获益。
本文为无癌家园原创
发布于:日本盈胜优配-杠杆配资开户-股票杠杆下载-炒股加杠杆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