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为熊市亏钱最难受,其实牛市踏空才真让人抓心挠肝,看着别人账户飘红,自己要么仓位不够,要么拿错了票,要么眼睁睁看着大盘涨自己却没上车,这种滋味怕是最有体会。
搞投资这事,说白了就是跟自己的情绪较劲,也是跟市场里的对手博弈,今天就跟着西京研究院院长赵建的思路,聊聊怎么用“配置”和“复利”在牛市里不慌不乱。
牛市里别跟量化硬刚,降频持仓才是王道
现在市场里到处都是量化模型在交易,人家靠的是AI算法、高频数据,反应速度比咱们手动盯盘快不知道多少倍。
本来想跟着做波段赚快钱,后来发现咱们拿的是“菜刀”,人家用的是“飞机大炮”,根本不是一个量级。
赵建说的办法挺实在:别跟量化拼短期波动,而是从宏观角度搭个组合,然后阶段性“锁仓”,这样既能少受短期涨跌的影响,还能拿到牛市整体的收益。
他三年前提过“债性组合”,去年又说“股性组合”,其实就是跟着经济大方向调,比如前两年市场偏稳的时候,多配点债,今年行情偏股了,就多往股票这边靠。
这种大组合里套小组合的玩法,比瞎折腾波段靠谱多了,咱们普通人跟量化比技术肯定比不过,但可以在战略上赢,不盯着每天的涨跌,而是看估值的大方向,量化还真拿咱们没办法。
毕竟搞投资不是比谁快,而是比谁看得远、熬得住。
资本只认“强者”,牛市选对资产比啥都强
资本这东西特别实在,就跟人一样,只往“强”的地方凑。
以前中国经济大发展的时候,强势资产是房子,不少人靠买房赚了不少,现在到了大创新时代,股票才是能装下未来机会的地方,尤其是AI、科创这些领域。
要是再赶上点通胀,股市还可能迎来那种特别猛的大牛市,不过赵建也提醒,趋势走到头的时候,往往会以一场危机收尾,这就跟换新时代要“交学费”似的。
咱们普通人容易犯两个错:要么把小概率的事当成大概率,要么把无关紧要的因素当成关键。
比如以前靠买房赚钱,就觉得以后还能靠买房,却没发现时代早变了。
牛市里实操有两句话很管用,赵建也常说:“仓位就是生产力”“恐高都是苦命人”,就像美股的甲骨文,拿到千亿级AI订单后,市值都快万亿了还有机构往上调目标价。
你要是看着它涨就害怕,想着“不能追高”,可能就错过了机会。
当然不是说让大家瞎追,而是得想清楚:为啥还有资金往里买?是盲目跟风,还是真看好未来?想明白这个,就不会随便“恐高”了。
用“矛盾组合”扛波动,耐心才能赚复利
搭组合的核心是“结构”,赵建给的思路挺有意思:AI是“进攻的矛”,黄金是“防守的盾”,资源品是“看周期的温度计”。
这三类可以作为长期持有的“底仓”,然后根据市场情况调比例。
比如AI行情好的时候,多给点仓位,要是觉得风险大了,就多配点黄金稳一稳,资源品则能帮着判断经济周期,比如需求起来了,资源价可能就涨了。
很多人拿不住好资产,就是因为没耐心,要么急着赚钱,刚买几天没涨就卖,要么看到涨了点就慌,赶紧卖了落袋为安,结果卖了之后接着涨,这就跟把业绩好的员工炒了,留着业绩差的一样傻。
赵建说“财不入急门”,真没错,复利这东西得靠时间熬,不是靠短期投机。
当然也不能光等,遇到好的配置机会得果断,比如看准了是牛市,就别轻易减仓,选好了强势品种,就别随便换。
牛市里最关键的不是怎么开始,也不是怎么跟风追高潮,而是怎么“体面结束”,等行情差不多了,慢慢把高风险资产的仓位降下来,留着核心底仓,这样下次牛市还能在场里。
赵建讲的“配置的艺术”,其实就是别跟市场较劲、别跟自己的情绪较劲,看准大方向搭好组合,“复利的力量”,就是靠耐心熬时间,不贪短期小利。
咱们普通人搞投资,不用学那些复杂的技巧,把这两点想明白、做到位,就能在牛市里少踩坑、多赚钱。
毕竟投资不是一锤子买卖,长期稳赚比啥都重要。
盈胜优配-杠杆配资开户-股票杠杆下载-炒股加杠杆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